close

6889-路邊超商19019222.jpg

編號6889圖片

新北市土城中央路三段,永寧捷運站旁7-11超商與行經的公車景象。

 

當我在新聞看到台北市的內湖科學園區上下班時段大塞車,及自己在文化大學景觀系大學,碩士班就學期間,搭公車經仰德大道下山,遇到大塞車,看著車門側一輛又一輛的機車,比塞在車陣中的汽車,還要快的速度下山,並且在新聞得知台灣已發生多起機車死亡車禍,更加積極思考公共運輸強化的重要,尤其是公車運輸系統。

 

公車運輸系統強化不只路線的強化,還有票務,轉乘,行車安全等強化的需要,而且因為可以銜接軌道運輸系統,包括捷運、台鐵與高鐵的公共運輸功能。

 

在台灣發展更方便的公車運輸,可區分為主要幹線,社區型路線或支線與國道客運,主要幹線可使用大型低地板公車營運,支線可因應路服環境等因素,使用中型巴士,也就是小型公車營運,至於國道客運,或快速公車行駛國道路段,因為國道行駛的公車不能有乘客站立,因此得使用座位數多的大型巴士營運。

5611-首都870-FR-DSCN6088.JPG

編號5611圖片

國道客運的車輛,因為行經國道不能有站立的乘客,因此座位數會比未行駛國道的公車,包括市區公車來得多,以發揮國道公共運輸的效益。

6908-公車車頭19027190.jpg

編號6908圖片

市區或跨越鄉鎮市區主要幹線,未開上國道路段的公車,可使用大型低地板公車,方便乘客搭乘。

6709-公車小巴20171211.jpg

編號6709圖片

有行經路幅較小,大型公車不易進入的公車路線,包括社區型路線或支線,可使用中型巴士,也就是小型公車營運。

 

在台灣,便利商店密度高,據點多,民眾上門消費購物方便,但是公車運輸在台灣,仍有滿多發展的空間。

 

公車運輸普及發展,在營運時段所帶來的效益

 

*除喜好開車者,包括開超跑等情形外,減少民眾僅獨自一個人開自小客車上路,又沒有攜帶太多或太重的物品,包括上大賣場購物等情形,導致發生大塞車的機會。

*除喜好騎乘機車,包括騎乘大型重機,或外送,快遞需要騎乘機車等情形外,減少民眾騎乘機車上路,發生死亡車禍的機會,因為騎乘機車雖然方便,但是為肉包鐵的陸路運輸,與搭乘公車的鐵包肉陸路公共運輸,是不同的情形。

 

我以彰化縣大城鄉為例

 

如果彰化縣大城鄉要發展更方便的公車運輸系統,可規畫主要跨鄉鎮市幹線公車,深入社區村落的支線公車,並可和國道客運,台鐵和高鐵的公共運輸銜接,我以畫圖呈現彰化縣大城鄉發展公車運輸的概念圖。

6913-大城公車20190302.jpg

編號6913圖片

我用畫圖方式呈現,對於彰化縣大城鄉發展更為便捷的公車運輸系統路網概念圖。

 

2019年二月,彰化大城的公共運輸,有統聯客運1630的台北至西港國道客運,以及員林客運到二林,彰化或台中的路線,但我思考的方向,是將國道客運在交流道附近,以轉運站銜接班次密集的幹線公車,而國道客運也可提供更密集的班次,讓大城鄉民眾更能感受便捷的公車運輸,透過轉乘銜接國道客運,台鐵與高鐵。

 

因此2019年二月,現有大約半小時至一小時間距發車的1630統聯客運台北至西港路線,以及大約二十分至一小時間距發車的員林客運往二林,包括6712往二林,6714經二林往彰化,6737經二林往台中路線,若未來發展為跨鄉鎮市區幹線公車,可採每五至十分發一班車,並延長營運時間至上午約5:45至晚間22:30發車,至於大城至山腳、潭墘、菜寮及豐美等村的支線公車,可採十分鐘發一班車,供民眾搭車至大城轉乘幹線公車,提供乘客到二林轉乘往田中,埤頭等路線,或到國道附近轉運站,轉乘國道客運,也可轉乘台鐵或高鐵,就像捷運轉乘的模式,搭幹線公車到國道轉運站轉乘,約十分鐘就有一班國道客運車,搭車就可方便上國道,前往台北或高雄等地。

 

為什麼強化台灣的公車運輸系統,可減少發生大塞車的機會?

 

強化台灣的公車運輸系統的特性如下:

 

*強化公車運輸系統的建置期,可比建置捷運等軌道運輸來得快。

*公車運輸強化發展,可成為未來建造捷運等軌道運輸的依據。

*公車運輸可和軌道運輸,例如,捷運或台鐵等軌道運輸進行轉乘。

*公車運輸站牌間距,比捷運等軌道運輸來得短,因此縱使有捷運等軌道運輸,平行路線仍可規畫公車路線運輸,例如,台北的南京幹線,部分路段與捷運松山新店線重疊,但是南京林森路口沒有捷運站,但設有南京幹線公車的站牌,方便民眾搭捷運至中山站或松江南京站轉乘南京幹線公車。

*公車運輸轉乘可透過一定時間內,乘客刷電子票證,例如,悠遊卡,一卡通等享有優惠,或累積搭乘里程計價,使民眾搭公車,能感受到不要比騎乘機車的成本高太多。

*公車運輸強化會有加密班距需要,因此會產生增聘職業大客車駕駛,購置車輛與車輛維護人力需求,可增加工作機會。

*公車運輸可採每約五至時分鐘發一班車,甚至尖峰時刻每四至六分鐘,或三至五分鐘發一班車,方便民眾進行公車轉乘公車的需要。

 

我以圖示闡述,強化公車運輸系統可以減少大塞車機會的資訊。

6914-公車自用車20190302.jpg

編號6914圖片

我透過畫圖方是陳述,僅一個人獨自開自小客車,沒有載家人或朋友,且沒有載很重或很多物品上路時,淺藍色底包括自小客車的引擎室,空的右前座,後座與行李箱,會用掉到路空間,越多此模式的駕駛開自小客車上路,就會增加導致大塞車的機會。

 

我曾在新聞看到內湖科學園區大塞車的畫面,道路上滿滿的小客車,除了計程車外,就是自小客車,大塞車會增加時間的消耗。

 

此外公車轉乘公車,與捷運轉乘捷運的差異,在於使用公路的公車運輸,雖然可以發展到類捷運的運輸方式,但是與使用軌道運輸的捷運系統差異,在於軌道運輸的捷運系統,乘客站內轉乘,可在車站內完成,無須通過馬路,就可以進行換車搭乘。

 

但使行駛在公路上的公車運輸,與汽車,機車使用公路行駛的路段,乘客運用公車轉乘公車,若非透過轉運站站內轉乘,就會遇上需要過馬路,才能到另一處站牌進行換車情形。因此道路空間的人行空間,行人穿越道,就需要考慮乘客公車轉乘公車的安全性與實用性,人行道空間可提供乘客用手機上網茶搭公車等資訊的環境,且公車路線等資訊,乘客可方便透過手機上網查詢,讓乘客更能方便公車轉乘公車,前往目的地或返家等需求。

 

至於我在新聞中看到機車死亡車禍的感受,覺得惋惜與遺憾,包括撞球好手庄念享,苗栗某一家庭有八位子女的爸爸,南投某一家庭有四個月大女嬰的爸爸,都因為於公車營運時段中騎乘機車發生車禍,失去寶貴的生命。

 

因此強化公車運輸系統,包括轉乘,候車便捷性、透過電腦或手機上網了解公車動態、候車環境、司機的服務品質與行車安全、搭車與轉乘價格不比騎乘機車開銷高太多等因素,若政府等相關單位重視與推動,就能讓民眾更能感受,台灣的公車運輸可以宛如便利商店的方便,在出門與返家皆為公車營運時段中,善用公車運輸前往目的地或返家。

6911-北車和超商19030867.jpg

編號6911圖片

在台北車站附近的7-11超商,公園路旁停放一排的機車景象,如果台灣的公車運輸系統,可發展強化到讓民眾感覺像到據點密集之便利商店消費購物的方便感受,於營運時段中善加運用,就更能減少大塞車與機車死亡車禍的發生機會。

 

透過Line分享此篇部落格文章

 

透過Facebook分享此篇部落格文章

 

我在2011年八月出-會說話的虎尾蘭-書,網友可到博客來網站瀏覽,透過紙本書購買,一邊閱讀求知,一邊進行翻頁手部運動,感受與看電腦或滑手機不同的閱讀體驗。
網友可點閱--博客來網站-會說話的虎尾蘭-書簡介資訊,還可搜尋其他作者出的紙本書籍簡介。

 

我的Facebook

使用電腦點閱瀏覽

使用手機點閱瀏覽

確認手機作業系統後,可開啟Facebook APP瀏覽。

 

 

網友理智客觀留言,讓部落格文章閱讀更有收穫。

 

 

 

 

 

 

 

sites sta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03050ia 的頭像
    a03050ia

    蔡松益的部落格-寫文章看景觀,儀器等產業在台灣發展

    a03050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