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6759圖片
台北民權復興路口文湖線遮景隔音牆,如果有被改建為兼具一定隔音品質的觀景隔音牆,讓奔馳的列車重現於此環境中,可減少過馬路及搭捷運低頭滑手機民眾比率,提高公路安全與捷運搭乘的友善及視野舒適度。
在台灣,不論公車、捷運、火車、高鐵,車廂裡會有博愛座的設置,主要是提供身障者、年長者、孕婦等更需要座位的民眾搭乘,而博愛座/優先席的位置,會較其他座位更靠近車門,方便行動不便者等人,更能便利上下車。
然而在台灣,智慧型手機發展到人手一機的時代中,如果有民眾搭車坐在博愛座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當車到站有身障者、年長者、孕婦等更需要座位的民眾上車,就有可能沒有察覺,依然坐在博愛座上低頭滑手機,造成其他更需要博愛座乘客的不便。
我在新聞看到乘客坐在博愛座上滑手機,沒有注意到其他更需要博愛座乘客的案例。
*我在三立新聞所見,年輕男搭捷運坐博愛座滑手機,遇上中年男子拍椅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jprfineDQ
*我在東森新聞看到,民眾搭公車坐博愛座不是裝睡就是低頭滑手機,未讓位予孕婦,司機要求禮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MM7wZY4KI
為了讓民眾搭乘公車、捷運、火車等公共運具,減少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甚至是坐在博愛座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機會,讓更多民眾搭乘公車、捷運、火車等公共運具,感受更加友善,因此公共運輸沿線公共空間的景觀美化發展,相當重要,尤其是軌道車運輸系統,包括捷運、火車、輕軌運輸。
就以捷運等軌道車運輸系統來看,可分為地下隧道段,以及平面和高架路段。
編號6498圖片
在台北捷運市政府站,月台端可看見隧道幽暗的景象。若於地下路段隧道壁裝設反光條,在列車經過時,車廂裡的燈光會經由車窗照射到隧道壁反光條上,考慮到民眾搭車眼睛舒適度產生帶狀色彩景觀。
由於軌道車部分路段,因環境空間等因素,需要以地下方式建造營運,或是現有路線地下化,例如,台北、高雄鐵路地下化。
地下段的軌道車運輸,除了車站外,民眾搭乘列車就會從車窗,看到幽暗的景象,有的民眾就乾脆長時間低頭滑手機,但我搭捷運就遇過,有民眾可能是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忘記自己要下車的戰已經到了,而且列車已快要關門,才小快步地步出車廂,甚至還有朋友跟我說,她搭捷運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到站忘記下車,只好搭到下一站,再到對面月台搭車回來這一站,增加時間的消耗。
編號6757圖片
我用構圖搭配凸面陳述,在捷運等軌道車運輸地下隧道路段,裝設景觀反光條,其架構就是運用自路標、號誌燈桿,以及交通標誌反光條的概念,考量到乘客搭車的眼睛舒適度,採取帶狀色彩模式,裝設在隧道壁面上。
由於軌道車隧道會有纜線、管線的設置,因此帶狀色彩反光條,就可和纜線、管線進行空間的整體配置。
編號4992圖片
我在台北搭乘捷運,不論在月台及車廂中,都可看到低頭滑手機的民眾,而且有的乘客搭手扶梯會低頭滑手機,甚至有的乘客會邊走路,邊低頭滑手機。
至於軌道車如位於平面及高架路段,如果有設置隔音牆,需考慮隔音牆的美感及採光,如果過於靠近民宅且列車行進速度緩慢,有設置遮景隔音牆的必要時,要考慮到採光,光線轉換避免過於顯著造成乘客眼睛的刺激。
在捷運文湖線萬芳醫院站至辛亥站間,列車會經過萬芳醫院建築的結構體,還有桃園機場捷運三重站、新北產業園區站,皆有高架段遮住列車車窗的結構體,因建築物與車站結構體比起隔音牆來得粗,乘客眼睛更容易察覺進行調適,此外文湖線捷運,麟光站至辛亥站間的隧道,乘客搭車要進隧道前,可看到地形轉換即將進入隧道景象,不會像遇上遮景又遮光的隔音牆,突然被黑暗的景象給刺激。
編號6563圖片
文湖線捷運南港軟體園區站至東湖站間,東側設有單側遮景又遮光的隔音牆,西側有支架銜接,列車窗外仍可見開拓景色,並有頂棚結構相連。民眾若白天搭乘往動物園方向列車,眼睛望著東側窗外,可能會被突然的黑暗給刺激。
但這處隔音牆,需要增加白天自然採光的隔音板比重,取代遮光隔音板,增添隔音牆的視野美感。
編號6536圖片
高架空間的中山國中捷運站,我看到邊走路邊低頭滑手機的民眾景象,與窗外的遮景隔音牆進行空間對應,整個軌道隔音牆景觀真的需要進行大改造。
接著我用圖面搭配文字陳述,軌道車的隔音牆可分為遮警與觀景模式,巧妙搭配並注意採光機能。
編號6760圖片
我用圖片搭配文字說明,遮景隔音牆和觀景隔音牆的差異,軌道車如果行經路段值得供民眾欣賞遠景,就要避免使用遮景隔音牆,文湖線捷運中山國中站以北至民權復興路口上方路段,就有將遮景隔音牆改建為觀景隔音牆的需要。
在新北捷運環狀線、台中捷運文心北屯烏日線、桃園機場捷運、台北捷運文湖線葫洲站附近,都設有透明隔音板的觀景隔音牆,其中桃園機場捷運和台北捷運文湖線葫洲站附近,設有雙弧式採光隔音牆,至於新北捷運環狀線十四張站南機場路段,至板新站間、至於板新站至新北產業園區站間,高過車窗,列車車窗經過處的隔音板採用霧面,但是我覺得大馬路交會口上方,例如,文化路轉民生路東側,若有改為透明隔音板,就可提供乘客搭列車透過車窗賞景用途。台中捷運文心北屯烏日線,雙弧式隔音牆在列車車窗行經處,設置透明隔音板作為觀景用途。
而且透明隔音板要做好維護管理,若髒掉衝擊觀景品質,就需要進行清潔,若沒辦法有效清潔,就需要辦理透明隔音板更新工程,裝設更為耐氣候的透明隔音板,讓乘客搭乘軌道車,能有更好的窗外視野欣賞品質。此外包括淡水信義線,文湖線捷運高架段,有的路段設有半高式隔音牆,隔音牆高度不會高過列車車窗下緣,發揮隔音又觀景的配置空間。
編號6758圖片
遮景隔音牆在中山國中站北側,與周邊建築物和寬闊的復興北路,呈現突兀的景象,需要進行整體景觀大改造,改建為可發揮一定隔音品質的觀景隔音牆,減少搭車民眾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的比率機會。
編號6458圖片
我以構圖搭配圖面方式,敘述捷運文湖線民權復興路口,一種隔音牆的景觀再造方式。隔音牆景觀改造可透過當地民眾了解,取得共識機會,找出可提升都市美感,和擁有一定隔音品質的造型進行改造。
編號6245圖片
捷運文湖線除部分地下隧道路段外,其餘為高架路段,且因為貫穿台北市區,可通往內湖、南港和木柵地區,使這條捷運路線,可發展為兼具通勤和觀光用途的風景捷運線。
因此捷運文湖線沿線公共空間景觀,包括雙弧式隔音牆增加自然採光面積,成為景觀改造提振的方式,提升搭乘乘客的視野舒適度,有其必要性。
我發現台灣的軌道車運輸,包括捷運、火車、高鐵的博愛座,或是火車的優先席,會設置在較其他座位靠近車門的位置,至於公路運輸的公車,博愛座也會距車門較近,但有的車輛並未設置在距前門的第一排,或是設置在前輪後方,只要座位空空的,坐著沒關係;但是當座位坐滿乘客,遇到包括身障者、年長者、孕婦等更需要座位的時刻,尤其博愛座或優先席,因會較其他座位更靠近車門,就進行讓座吧!讓對方感受你是會考慮到其他人的需求,耕耘同理心,生活美德。
在台灣,透過軌道車運輸,包括捷運、火車、高鐵,沿線地下隧道或平面、高架段公共空間景觀美感提升,可有更好的美景欣賞誘因,吸引民眾抬頭透過車窗欣賞,就可以減少長時間低頭滑手機乘客比率,也可以讓博愛座被乘客長時間坐著低頭滑手機,遇上身障者、年長者、孕婦等更需要博愛座乘客,因低頭眼睛盯著手機螢幕沒有讓位的情形減少,讓公共運輸環境更加友善,且軌道車窗外擁有更多美景欣賞,可帶動更多海外觀光客,搭飛機或郵輪來台灣觀光市場蓬勃發展,透過消費購物等行為,活絡台灣的經濟發展。
透過Line分享此篇部落格文章
透過Facebook分享此篇部落格文章
我在2011年八月出-會說話的虎尾蘭-書,網友可到博客來網站瀏覽,透過紙本書購買,一邊閱讀求知,一邊進行翻頁手部運動,感受與看電腦或滑手機不同的閱讀體驗。
網友可點閱--博客來網站-會說話的虎尾蘭-書簡介資訊,還可搜尋其他作者出的紙本書籍簡介。
我的Facebook
確認手機作業系統後,可開啟Facebook APP瀏覽。
網友理智客觀留言,讓部落格文章閱讀更有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