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6813圖片
我以圖片配文字說明,強化公車運輸系統,減少民眾僅一人開車,未載家人或朋友等自小客乘客,又沒有載運很多而不易攜帶搭乘公車物品情形下,仍選擇開自小客車上路,包括轎車,休旅車等小型車,產生等紅燈長距離回堵機會,並以仰德大道與復興橋為例。
我在文化大學景觀系大學與碩士班求學期間,搭公車在仰德大道下山遇過大塞車經驗,曾經還遇過從至誠路口回堵至陽明山國小前的經驗,那時公車裡滿滿都是乘客,而且我遇到沒有空位而用站的,公車就從回堵起點走走停停,終於過了至誠路口的紅綠燈,而不再那麼塞車。
假設一處單一車道路口紅燈時刻,有回堵車陣,其中有25輛自小客車,為只有駕駛一個人開車,且沒有攜帶不易搭乘公車的物品,車身加上前後車距,約需6公尺長度,25輛自小客加上前後其他汽車,共約需150公尺長度,如果這25位自小客駕駛,全部改搭一輛公車,這25輛自小客,換成一輛大型巴士公車,加上前後車距,約需15公尺,比25輛自小客車回堵車陣,可縮減約135公尺的等紅燈回堵車陣。
換成三個車道路段,路口等紅燈時刻,有25輛只有駕駛一個人開車,且沒有攜帶不易搭乘公車的物品,三個車道等紅燈分別停8輛、8輛與9輛自小客車、最短回堵約48公尺、最長回堵約54公尺。
如果這25位自小客駕駛,全部改搭一輛公車,這25輛自小客,換成一輛大型巴士公車,加上前後車距,約需15公尺,而且三個車道,只有一個車道會停公車等紅燈,其他車道沒有這些等紅燈的自小客車,一個車道有8輛自小客車,換成一輛大型公車,可縮減約33公尺的回堵車陣,另一個車道有9輛自小客車,因為駕駛都改搭公車,因此可縮減約54公尺的回堵車陣。
在台灣,如果平均等紅燈回堵車陣長度縮減,就能發揮公路交通的流暢度。
在台灣,有公車路線在每日清晨5:20至6:00時段,發頭班車,並在晚間22:30至隔日0:00時段,發末班車,成為公車營運時段。
要強化台灣的公車運輸系統,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
*公車班距最好避免過長。
*轉乘方便。
*站牌候車空間有善。
*公車司機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和服務品質,重視行車安全。
*公車搭乘,與轉乘價格,能不要比騎乘機車高太多。
*公車車廂裝設可和車外空氣通風換氣的設備,就像小客車的車內裝有可和車外空氣通風換氣的設備,提供好的通氣環境。
*擁有會繞路型與較為走幹線的公車路線,方便民眾換乘。
*更方便透過電腦或手機,上網查閱公車路線,站牌,公車動態資訊(再幾分鐘會到站) 。
就以新北林口的快速公車來看,包括920、925、936、937,下林口交流道皆會行經龜山的林口長庚醫院前路段,再經過高速公路上方進入林口市區,民眾搭乘這些路線的公車,如果不是要在林口長庚醫院站,或桃園縣龜山區其他站牌下車,而是要到林口,會覺得有繞路的情形,因此林口可發展下林口交流道就右轉文化一路,或文化二路,或到桃園機場捷運A9站右轉文化三路的快速公車路網,並維持經過龜山林口長庚醫院站再進入林口的公車系統,方便民眾換乘,往後民眾若是選擇要搭經由高速公路到林口的快速公車,就不一定要隨著公車經過龜山的林口長庚醫院站,可節省搭車時間。
因此未來若公車運輸更加便捷,搭乘公車價格不會比騎乘機車高太多,且司機服務品質良好並重視行車安全,確實可以吸引部分原本開自小客車,而且是一人開車,又沒有載其他乘客或攜帶很多不易搭乘公車的物品,改搭公車,或是選擇捷運,火車等運輸,可減少道路上大塞車的機會,停車場爆滿一位難求機會也能減少,多出來的停車空間提供有攜帶很多不易搭乘公車或捷運等大眾運輸的物品駕駛,開自小客車上路進入停車場停放。
沒有載其他乘客,例如,家庭成員或朋友等,或攜帶很多不易搭乘公車物品的駕駛,可改搭公車。
至於沒有載其他乘客,例如,家庭成員或朋友等,但有攜帶很多不易搭乘公車物品的駕駛,仍可選擇開自小客車上路。
此外載其他乘客,例如,家庭成員或朋友等,且沒有攜帶很多不易搭乘公車物品的駕駛,可以帶著家庭成員或朋友等人,選擇搭公車或開自小客車上路。
編號6729圖片
大型巴士如果吸引25位原本開自小客車的駕駛,且沒有載其他乘客,及攜帶許多物品而不易搭乘公車情形,轉搭大型巴士公車,可發揮縮減紅燈回堵塞車距離的功能,此圖為台北捷運昆陽站附近街景。
至於中型巴士如果吸引原本20位開自小客車的駕駛,且沒有載其他乘客,及攜帶許多物品而不易搭乘公車情形,轉搭屬於中型巴士的小型公車,也可發揮縮減紅燈回堵塞車距離的功能,因為台灣有的路幅,大型巴士公車不易進入,就需要以小型公車,也就是中型巴士行駛。
編號6709圖片
小型公車,也是中型巴士,可進入路幅較小的聚落型道路載客,採取密集班次發車,方便乘客轉乘大型公車或捷運軌道運輸系統,也可由捷運等軌道運輸系統或大型公車,轉乘小型公車進入路幅較小的聚落型生活圈,具有機動性高的特性,此圖為台北信義商圈松高路街景。
如果在台灣,公車與客運運輸便捷發達,使只有一人開自小客,而且沒有載其他乘客,例如,家庭成員或朋友等,或攜帶很多不易搭乘公車物品的汽車駕駛,出門或回家皆為有公車營運時段,且沒有想要開車者,或騎士沒有想騎機車者,選擇改搭公車或客運等大眾運輸,就可減少道路發生大塞車機會,其他駕車上路,包括汽車與機車的駕駛,更能保持好心情,擁有更安全的駕車習慣,成為減少發生車禍機會動力,包括減少撞上機車,加上機車騎士有更安全的道路行駛空間,就可以減少機車死亡車禍的發生機會。
我花了約十幾年的時間,思考減少在台灣發生大塞車,連帶減少機車死亡車禍機會的課題,在約超過三千六百五十天的日子,其間看到台北內湖科學園區道路大塞車新聞,我動腦思考,寫出部落格文章陳述。
透過Line分享此篇部落格文章
透過Facebook分享此篇部落格文章
我在2011年八月出-會說話的虎尾蘭-書,網友可到博客來網站瀏覽,透過紙本書購買,一邊閱讀求知,一邊進行翻頁手部運動,感受與看電腦或滑手機不同的閱讀體驗。
網友可點閱--博客來網站-會說話的虎尾蘭-書簡介資訊,還可搜尋其他作者出的紙本書籍簡介。
我的Facebook
確認手機作業系統後,可開啟Facebook APP瀏覽。
網友理智客觀留言,讓部落格文章閱讀更有收穫。
